轉眼間,我順利地來到了12月。
這段期間對跑步有更多理解,也發現有關跑步的學問如同許多知識,一樣是百家爭鳴。
簡單說說月來近況
自身訓練成果,除了慢跑時的「黃金步頻180」(也有人說要依配速調整)已經成為習慣之外,同樣144心率下的步速也從每公里7分半,提升到了6分半,身體或許起了變化,也可能只是秋冬來臨氣溫下降,一種生理自然反應而已。
好吧,至少馬拉松世界的訓練課表大致上都能達到,只有11月16~22日這星期,因為19, 20兩天參加研討會住在外地,沒法跑步,21日又得回桃園老家,整個訓練節奏大亂,22日周日的LSD又移到桃園改到一早來作,這是整個訓練最長的一次LSD (一小時15分),LSD後右膝外側出現久違的舊傷感,到底是因為整周訓練的不完全?或者場地時間的不熟悉?或者是因為LSD特別長?或者因為這次跑錢沒用滾輪?我想只有天知道!
還好經過一星期多的持續課表訓練,那舊傷感並未惡化,並且慢慢淡卻,它已經伴著我半年以上了,好希望它總有一天會像青春小鳥,一去不復返。
迎接台中城市半馬
該走的不走,該來的還是快來了。
再過12天就是12/13的臺中城市半程馬拉松,也是我人生第一次路跑參賽。
雖然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完賽,只能按照訓練計畫迎接那一天的來臨,研究了賽事路線發現竟然要轉31次彎,尤其在最後3k是轉來轉去彎不完,我已經能想像,這一次的成績,應該會是用來讓我下次輕鬆破PB用,我能說主辦單位真貼心嗎?
這段期間對跑步有更多理解,也發現有關跑步的學問如同許多知識,一樣是百家爭鳴。
簡單說說月來近況
自身訓練成果,除了慢跑時的「黃金步頻180」(也有人說要依配速調整)已經成為習慣之外,同樣144心率下的步速也從每公里7分半,提升到了6分半,身體或許起了變化,也可能只是秋冬來臨氣溫下降,一種生理自然反應而已。
好吧,至少馬拉松世界的訓練課表大致上都能達到,只有11月16~22日這星期,因為19, 20兩天參加研討會住在外地,沒法跑步,21日又得回桃園老家,整個訓練節奏大亂,22日周日的LSD又移到桃園改到一早來作,這是整個訓練最長的一次LSD (一小時15分),LSD後右膝外側出現久違的舊傷感,到底是因為整周訓練的不完全?或者場地時間的不熟悉?或者是因為LSD特別長?或者因為這次跑錢沒用滾輪?我想只有天知道!
還好經過一星期多的持續課表訓練,那舊傷感並未惡化,並且慢慢淡卻,它已經伴著我半年以上了,好希望它總有一天會像青春小鳥,一去不復返。
迎接台中城市半馬
該走的不走,該來的還是快來了。
再過12天就是12/13的臺中城市半程馬拉松,也是我人生第一次路跑參賽。
雖然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完賽,只能按照訓練計畫迎接那一天的來臨,研究了賽事路線發現竟然要轉31次彎,尤其在最後3k是轉來轉去彎不完,我已經能想像,這一次的成績,應該會是用來讓我下次輕鬆破PB用,我能說主辦單位真貼心嗎?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