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我的第七場半馬賽 2017岱宇國際馬拉松

[狀況不少,但阿彌陀佛oh my god,我又破PB了]

事前先探聽軍情,是我個人向來處事的習慣,也是我減少緊張焦慮的方式,所以我才會在賽前看到岱宇半馬跑線的高度圖,正中間那個80m的大高峰。本想破PB的念頭在看到的那一瞬間就化為烏有,所以既然地形帶賽,那就以賽代訓吧。

大會在出發前的集結很貼心,有舉板員舉著“菁英組集結處”、“1小時50分集結處”、“2小時”、“2小時15分”等等,我當然是直接走到菁英組...後面的後面的後面的“2小時15分”板子的前面一點。還真的出發是都沒什麼被擋,輕輕鬆鬆順順跑,跑完第1k手錶響起,舉起一看,“5:28分速”,我驚呆了,趕快重新調整心情,才慢慢恢復正常配速。

跑著跑著,突然後方有一群黑衣女刷過,一個個天使的面孔,魔鬼的身材,繫著一條繩子的腰,扭呀扭的,繩另一端的東西飄在空中,剛好從我臉上劃過,我一看,啊,是告白汽球,莫非是塞納河畔、左岸的咖啡...咚~不是告白汽球啦,是籃色汽球,原來她們是2小時15分的Pacer配速員,是哦,我跑幾乎6分出頭速耶,2小時15分比我還快哦? 不管了,望著天使配速員們與後面緊跟著的一堆男跑者離去,反正我也擠不進去,就按照自己的步調來吧。

本預期只有10k附近會碰到大坡,沒想到大約4k~5k附近, 就看到一片人山人海往天上去,什麼?朝馬路上還有個跨溪的公路陸橋,煞那間,我穿越了,這是豐原葫蘆墩馬的陸橋吧?有點忐忑的迎接這個意外的小坡,還好跑起來降速難免,也不會太累,看來兩年來我的狗腿和狼心狗肺真的有把我的訓練當一回事,當下我好感動,也不忘在下坡後趁機把上坡減掉的速再要了回來。

說也奇怪,剛剛2小時15分的天使配速員慢慢出現在前方了,跟隨者還是一樣多啊,擠不進去,只好自己繼續DIY配速,然後就刷過去了,再前方些,又有眾多男黑衣人同樣是2小時15分的魔鬼配速員,這團跟著的女生就比較多了。我想了一秒鐘,原來 ,跑步還真的並不單純啊。然後我繼續DIY刷過。

或許整體均速看似沒太太起伏,其實一路上上下下左左右右,兩腿被小小的坡濤洶湧以非人道的方式每分鐘開合180次後,右大腿竟開始出現疲憊,這跑台中城市平地半馬沒出現過的症狀,天呀,才跑完一半的一半,就出警訊了。陸橋呀陸橋,你真的傷我核心很深。

該來的終於來了,大約在9~10k附近,2k長坡的序曲展開了,此時.....耳邊又傳來陣陣催促的聲音,我只聽到彼此無言的喘息。不只大家的速度都從4G降到3G,咻~咻~的聲音也此起彼落,這絕是這場半馬最黑暗的一段,而我則看到國軍徵兵制燃起了一線曙光,因為有愈來愈多人自願加入了步兵的行列。這時,我又穿越了,是去年的南投埔里馬,中台禪寺附近的那段“死亡之坡”,幸運的是,今天沒下雨,老天又略施薄雲,陽光像是低鹽少糖的養生食品,淡淡的,再加上我放大絕--“盯著遠方定點眼神死”,於是,這2k長坡竟讓我安然跑過,我當過步兵還被送去金門,打死我也不想再當步兵一次了。

這長上坡度過,理論上應該是劫後重生,但就在下坡開始之際,我發現兩隻大腿都變硬了,下坡不但無法盡情加速,過程不斷拍打地面只是加重硬情,慘的是,這時我的右側腹開始痛了起來。可能是剛剛上坡呼吸急促造成的呼吸肌痙攣,先前爬過文,說是一但呼吸肌痙攣,就只能停下休息待它度過。我沒打算要停下來,只能稍微降點速減緩案情。


最後6k,真的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,尤其回程又再度來到一上一下的朝馬公路陸橋,我的腿還能跑,右側腹已經痛到不能正常呼吸,只能淺吸淺呼,但我還把跑場當線上購物,不斷的刷,深怕停下來就跑不動了,我死撐著,呼吸愈來愈淺,剩最後兩k時,盯著遠方眼神死,我人也快痛死了,差不多有開三指那麼痛....的萬分之一都不到,所以我怎能叫痛呢?


終於不到1k了,此時外側馬路出現開道警車,全場驚呼,是全馬首位跑者回來了,然後一個瘦瘦高高又黑黑的外國人呼嘯而過。我的鬥魂終於被燃起,在最後的五百公尺,我一個念頭出現 既然呼吸只能淺淺快快的,那就用最大攝氧量的配速來衝吧。腎上腺素可能減緩了右側腹的痛,我想我最後一段應該衝到5分速了。


然後我通過了終點線。

2小時12分17秒,又破PB,好意外呀~

只是,名次還是很後面...

總  1044/4697
分  254/802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EMTIR 跑步的五種強度

自從去年10月傷後復出,我開始接觸科學化的訓練,也買了一支Garmin FR225 來監測心率和步頻,感受到自己一直在進步。 會接觸科學化的訓練,是因為平常就慣用 「 馬拉松世界 」 APP作跑步記錄。App裡有個訓練計畫,會經由 耐力網 下載訓練課表,當中有許多不同強度配速訓練,相信是此課表操刀手徐國峰教練從美國丹尼爾教授的理論借鏡而來。 這套訓練計畫非常特別,特別到一開始我覺得很扯(一種菜鳥的無知),因為就算是以某月某日的半馬賽(21.1k)為訓練目標,整個訓練歷程也沒幾次超過10k的訓練,完全打破以前我認為需要累積許多單次跑完10~20k 以上長跑經驗才能半馬完賽的觀念。 它用了許多短中距離、分散次數、不同強度、穿插肌力訓練、一週一次LSD的方式。這和Nike+ Running 的訓練計劃裡,在高強度週會有一個星期中出現多天10k以上的課表很不一樣。 我在2015/10/01開始用此課表,以2015/12/13半馬賽為目標,課表從快走開始,兩個月多中只有兩次10k 以上的距離課表,但我最後竟然能在12/13半馬中無傷完賽,幾天後就恢復如初,所以覺得很神奇,還跟朋友說我要拜徐教練,所以特別推薦迷惘中及初學的讀者可以試試看。 先找到自己的最大心跳 在課表中有E-M-T-I-R五種強度, 各強度以最大心率的百分比範圍來區分,所以前提是,需要知道自己的最大心跳。 關於最大心跳,有許多種檢測方式,讀者可詢問 "Google大神",通常檢測方式需要短跑衝刺好幾趟,個人覺得不擅常運動的初跑者或年長者需要考慮一下,連我都不曾實際測過。 如果還沒測出,有統計公式可以使用,雖然不一定準,但辜且先用用看吧。 男性最大心跳率統計值  = 208 - (0.7*年齡)  (例如:45歲為每分鐘 [210-(0.7*45)] = 175下) 女性最大心跳率統計值  = 205 - (0.5*年齡)  E-M-T-I-R 跑步的五種強度 運動強度愈大,心率愈高。EMTIR五種強度是以最大心率的百分比來區分的,因為每個人最大心率不一樣,所以EMTIR各種強度的心率當然也不同。 如果沒有心率錶可以看,可以上耐力網 能力檢測> 心率區間檢測 ,看看自己的建議跑速為何。 E 強度:可以跑...

如何用 Garmin 225 設定間歇訓練?

當你在作短距離的快步跑間歇訓練,或許會很煩惱時間和距離怎麼抓,而且用手機或GPS錶作記錄時,不但要盯著看時間到了沒,每段起跑和結束都要各按一次按鈕,真的很麻煩。 不過如果你有Garmin FR 225跑錶,裡面有個 "間歇訓練" 的功能,可以好好利用,它會用嗶嗶和振動聲提醒你時間快到了,而且把每段跑步和休息分開計圈,你要做的,只是在第一次按下開始按鈕,在結束之前不用做任何動作,專心聽和專心跑就可以了! 在此介紹您怎麼用Garmin FR 225跑錶作基本間歇訓練設定: (1) 選擇 "訓練" 選單(如下畫面),按確定進入。 (2) 進入後,會先看到 "我的訓練";先別急著按確定,請按向下鍵至 "間歇訓練" (如下畫面),再按確定進入。 (3) 接著會看到 "開始訓練"(如下畫面)。如果你不是要設定,而是要開始作間歇訓練,那麼按確定鍵第二次之後,就會開始記錄。 但如果你要設定的話,就向下選 "編輯"(如下畫面),再按確定進入。 (4) 進入 "編輯"後,會看到下面的畫面。按確定進入後,可以作跑步的設定。 (5) 首先看到 "持續時間" 。這是指跑步的時間,如果要改時間,就按確定進去改。但如果想要用跑步距離來控制,就往下選 "類型",進去改成 "距離"。 (6) 設完後跳回 "間歇訓練" 畫面,然後向下選 "休息時間"(如下畫面)。按確定進去設定。 (7) 休息時間設完出來後,再向下選 "重複",按確定進去,可以設定要重複幾組。 (8) 你可能會也看到暖身區和緩和區,如果整段間歇訓練前有搭配暖身、後有搭配緩和,而且想一併記到同一筆的話,也可以進去一併設定。但通常我習慣關掉,把暖身和緩和分開另計。 這樣應該大概會設定了吧?

心率區間 Garmin和耐力網有什麼不一樣?

話說用Garmin心率跑錶也一陣子了,但最初還是因為耐力網的訓練計畫有配合心率,才會去買支FR 225來測心率。 雖然錶裡面有心率區間的劃分,不過和耐力網的劃分名稱與個數並不同,索性不去理會跑錶內心率區間的涵義,而只是用它來測心率和作心率警示。 今天花點時把它們搞懂了,以下就以儲備攝氧量劃分法,把Garmin和耐力網的心率區間名稱作個對應說明: 儲備心率      Garmin               耐力網 55~59%       暖身區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熱身與技術 59~65%       燃脂區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有氧耐力 65~74%       有氧耐力區        有氧耐力 74~84%       馬拉松配速區     馬拉松配速 84~88%       無氧耐力區         乳酸耐力 88~95%       無氧耐力區         無氧耐力 95~100%     無氧耐力區         最大耗氧 所以如果用跑錶的設定,84~100%都叫無氧耐力區,所以要自己抓耐力網的“乳酸耐力”、“無氧耐力”、和“最大耗氧”的心率值。